在一家药店买同样的药,竟然发现医保和非医保的结算价不一样,挺让人意外吧?
据工人日报之前报道,来自湖北武汉的张先生去药店买止咳药,店员推荐他买一盒标价26元的金莲花软胶囊。张先生用医保账户刷卡付了钱,结果发现自己的医保账户被扣了35元,比标价多扣了9元。
为应对这个情况,相关单位终于采取行动了。10月11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对近期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定点药店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不同价格的行为,进行了核查和处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药店“阴阳价格”的现象恐怕不算少见,但目前还没有全国范围的统计数据能说明它的普遍程度。毕竟,药品零售市场上的商家多得数不胜数,价格又常常在变动,监管部门想要做到全方位、实时监控,确实挺难的。不过,相关通知的发布,说明国家医保局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采纳一些措施加强监管。
图片视觉中国
到底是怎么搞出“阴阳价格”这玩意的?
这药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算价啊?
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修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阴阳价格”这个事,其实就是说医保定点药店对同一款药——无论厂家、剂型、规格、包装是不是都一样——采用了两套不一样的价格体系。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或者门诊统筹买这药,要比自费用现金购买的贵一些。
据他观察,“阴阳价格”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没有完全落实“七统一”管理的加盟门店,以及监管比较松散的乡镇药店、单独开的药店这些地方。
所谓“七统一”,指的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采购、配送、质量控制、服务标准、信息系统、品牌以及人员培训方面实行的统一管理。如果没有做到这些,说明管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疏漏。
黄修祥还提到,最近出现了一种更隐晦的“阴阳价格”行为,就是在促销折扣上搞“差别对待”——同一款药,走医保报销流程就没有任何打折,但要是自费的话,店员就会引导你,以各种促销名义给八到九折的折扣。这种操作看起来更“合理”一些,也更难被监管看到。
之所以会出现“阴阳价格”这种情况,实质上是医保定点药店通过抬高医保结算价,把自己的经营负担转嫁给了医保体系。
邓勇表示,医保结算回款会有一些延迟,如果患者用个人医保账户余额买药,资金并不是直接从患者账户转到药店,而是要先进入医保经办系统,然后再由系统和药店结算。统筹基金报销的那部分,药店得先垫付,还要付2%到3%的手续费,资金回收压力挺大,导致一些药店试图把这一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黄修祥补充说啊,因为各地医保资金余额差异挺大的,这就让医保结算的时间变得不太确定。有些地方啊,个人账户的结算周期差不多得3到6个月,还不少见,而统筹账户的结算时间更长,手续也更繁琐。
既然药店靠医保定点拿到了客源上的优势,理应承担医保结算周期带来的相应成本,而不是通过类似价格歧视的做法来规避。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打投机取巧的主意,明显违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按照这个条例,定点的医药机构如果通过超标准收费之类的手段骗取医保基金,都是被明令禁止的。毫无疑问,这种“阴阳价格”操作已经触碰到法律的底线了。
长久来看,这不但让参保的患者压力更大,还破坏了医保制度本身的公平原则,让大家觉得“参保不划算”,这样一来,参保的人数也会减少,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发挥。
监管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一起发力,不搞“一招鲜”,确保管理更全面、更有力。
这次《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里,提到了很多不同的监管方式。
比如,重点关注各地定点药店药品结算金额排名靠前或价格差异明显的药品,进行重点筛查,同时也动员社会的监督力量,通过群众投诉、舆情反映等渠道收集线索。还特别强调要加强数据分析和现场核查,对于金额较高、情节严重的药店,直接纳入飞行检查的范围。
提醒一下,这次对“阴阳价格”的整治可不是偶然的行为。为了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近两年里,医保管理政策从不少角度齐心协力,织成了一张严实的监管大网。
像药品追溯码这事儿,今年7月1号开始就得抓紧搞了。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卖药的时候,必须按照规定扫描药品追溯码,才算完成医保基金结算。不扫码卖药的话,医保的钱可就不给了。到2026年1月1号,所有医药机构都得把药品追溯码全部收集上传,不留死角。
还有那不断加强的飞行检查啥的监管措施,让监管更严实一些。
今年7月24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前六个月,全国一共检查了33.5万家定点医药机构,追回医保基金161.3亿元。到发布会当天,国家医保局已派出4201人次,展开了49组飞行检查,覆盖了21个省份的47个地市,累计检查了2314家定点医药机构。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推出了《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确定从通知一发出开始,一直到2025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整治医保基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百日行动”主要盯上这三个方面:打击倒卖医保回流药的乱象;专项核查违规超量开药行为;特别整治生育津贴的骗保现象。
不过,也有人觉得,零售药店偏向自费患者,搞“价格歧视”,可能跟医保基金回款慢、有损耗有关系。赶紧搞定这些事,有助于从根源上减少药店违规的动因。
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出了《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明确要推动医保和指定医药机构的即时结算。计划到2025年,预计全国大约80%的统筹地区能实现即时结算,到2026年,所有统筹地区都要达到这个目标。
黄修祥提到,这次整治不光是暂时的惩治措施,更关乎长久的机制建立,推动打造“诚信第一、服务优先”的药店环境,最终让医保基金用得更值,真正惠及广大群众的健康。
石若萧提到,这次整治不仅是一次临时的惩治行动,更在于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旨在塑造“诚信第一、服务优先”的药店氛围,让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合理,为广大群众的健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