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最近是否感觉口干舌燥、咽干口渴,喝再多的水也不解渴呢?
有位读者反馈最近晚上干得厉害,水喝多了没作用。但因为不知道她本人的具体情况,只能大致判断:她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天气带来的“外燥”,更可能是身体内部津液不足、虚火上浮所导致的“内燥”。
再严重的还会眼睛干涩、声音嘶哑、口角糜烂、牙龈肿痛,甚至还会流鼻血、失眠焦躁。。。
什么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入秋这么久了,燥气加重,身体里的津液会被不断消耗。
另一方面,如果肾精不藏,肾阳亏虚,也会导致虚火上炎,出现口干口渴、咳嗽、咽喉疼痛等问题。
针对上火,我们很多时候会用一些寒凉药物,但这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且不说没有解决内热的根源,反倒伤害本就虚弱的脾胃阳气。
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用这个天然“败火高手”——黑豆!便宜常见,老人小孩都能用,有效且没有药物副作用。
补好阴,收好阳,才能不让病邪入侵,到了冬春才能不惧寒邪、湿邪的威胁。
正如《本草纲目》所云:“豆有五色,各治五脏,唯黑豆属水,可以入肾。”
清代医家汪昂在《本草备要》中也强调黑豆能“补肾解毒,润肺燥”,点出了它润燥的功能。
中医认为,黑豆性平,味甘,入心、肝、肾经,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水肿、体虚、中风、肾虚等病症。
而黑豆补肾,其实重点在滋肾阴,肾阴不足多为热症,表现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盗汗、头晕耳鸣、口干舌燥、小便黄赤等,舌头多偏红少苔。
把肾水补起来,虚火自然能下引,从二便排出去,让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而肾主收藏,所以黑豆还有收敛的特性,也很符合秋天的收敛之性,可以把虚火变成肾中之阳;
特别是那种绿心黑豆,青色属木,同时可以收敛胆经浮越的相火。
包括像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眼睛涩痛、脸上长痘痘痤疮等,也都可以用煮一碗黑豆水清清火。
给大家推荐一款顺应时令的黑豆酥梨水,润燥而不寒腻:
酥梨甘凉润肺,黑豆滋阴补肾,二者合用既清上部燥热,又补下焦真水。
选用应季的酥梨,果糖含量较高,适合煮梨汤或制作梨膏。
黑豆还归脾经,能健脾和胃、利水消肿,帮助改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乏力,以及水湿内停引起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很多人感冒发烧好了之后,总剩下几声咳嗽断不了根,咳起来喉咙发痒,还有少量粘腻的黄痰卡着难受。这时喝这碗水也特别管用。
从中医看,这种情况往往是病邪初愈后,体内仍有余热未清,同时肺阴被耗损,津液不足导致痰变得粘稠难咯。光用止咳药效果不大,关键要 清热与润燥双管齐下。
黑豆酥梨煮水,建议主要喝汤、吃梨,可不吃豆。因为黑豆是有“收”之性的,如果吃多了反而会壅滞,把病邪留在体内。
《本草汇言》提醒:“黑豆性滞,阴虚燥结者慎用。”因此我们借其水性而不取其质,是为扬长避短。
那么在日常养护预防上,如何解这种滞性呢?
可以试试醋泡黑豆。
醋是主收敛的,能敛阴生津,收敛虚火。既能收住黑豆泄的特性,还能更好地锁住滋肾阴的力量,同时增加补肝血的作用。
秋冬阳气敛藏,这个时候的饮食适合少辛增酸,醋也能帮助更好地收敛肺气、收藏阳气,使得明年春天阳气能更好地生发。
醋泡黑豆,最好在下午5-7点吃,这时肾经当令,收藏的力量更到位。
除了吃以外,也可以通过按揉穴位达到补肾的目的。有一个穴位是人身上的补肾第一要穴——肾俞穴,它是阴、阳、精三补的。
最后,内热不仅从饮食、从气候,也从生活细节而来:
比如你熬夜,熬夜伤津液,容易阴虚火旺。
比如你经常生气,容易导致气机不顺畅,气机郁滞日久也生内热。
比如你衣服穿得太厚、不透气,也会导致体内的热散不出去。
防秋燥不仅是吃什么,也要注意调节生活:
尽量早睡,避免熬夜伤阴;
保持情绪平和,防止气郁化火;
穿衣要适度,不宜过热闷汗,阻碍气血流通和津液输布。
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