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自己的气机是否顺畅呢?
气的失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散太过,形成气虚的病机变化;二是气的某些功能障碍及气的运动失常,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机变化。
01气虚
气虚,指一身之气不足,而表现出相应功能减退的病机变化。
气虚的形成,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肺脾肾的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以及因劳倦内伤,久病不复等,使气过多消耗而致。
表现为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动则汗出,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
气虚的调法就是补气了。可喝四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和大枣水煎服。功效: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主调脾胃气虚证,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
02气滞
气滞,指气的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机变化。
气滞的形成,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痰湿、食积、热郁、瘀血等阻滞气机,影响气的运行;或外邪侵袭,阻遏气机;或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失于疏泄、大肠失于传导等,皆可形成局部的气机不畅或郁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表现为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气滞调治的原则就是理气行气。
可喝大柴胡汤:柴胡20克,黄芩10克,芍药2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枳实20克,大枣20克,大黄10克。水煎服。
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主调胸胁胀痛、呕逆反酸。
03气逆
气逆,指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病机变化。
气逆的形成,多由情志所伤,或因饮食不当,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阻所致,亦有因虚而气机上逆者。表现为咳嗽频作,呼吸喘促;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头痛、眩晕,甚或昏厥、咯血等。
气逆的调治方法就是降气。
可喝半夏厚朴汤:半夏30克,厚朴15克,茯苓 30克,苏叶10克,生姜15克,水煎服。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
主调梅核气。而梅核气其实就是胃脘痞满,肺气上逆,痰涎壅滞在咽喉处。这个方子调治久咳不愈效果也很好,尤其是胃咳。
04气陷
气陷,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机变化。
气陷的形成,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尤与脾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从而形成气虚下陷的病变。表现为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溏,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气陷,常选用具有升提作用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
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水煎服。
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临床上子宫脱垂、脱肛、疝气、重症肌无力、原因不明的低热、习惯性流产等可参照用药。
05气闭
气闭,指气闭阻于内,不能外出,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病机变化。
气闭的形成,多由情志刺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机,使气不得外出而闭塞清窍所致。气闭的临床所见,有因触冒秽浊之气所致的闭厥,突然精神刺激所致的气厥,剧痛所致的痛厥,痰阻气道之痰厥等。
06气脱
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脱失,以致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病机变化。
气脱的形成,多由于正不敌邪,或慢性疾病过程中正气长期消耗而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脱,从而出现机体功能突然衰竭的危重状态。表现为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欲绝等。
气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气机调畅则人即安和,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除了运用本文中的五大腧穴和药膳通调气机外,日常生活中还应保持豁达的心态,消气释怀。若能看的空一些、淡一些,便可欲火不起,心静气平,气血舒畅、五脏安和。可谓:但得无名不起,何用医生空忙。
调理人体不正之气可提高人的自身的免疫力,可促使病理产物顺利排出体外,达到不治病而病自愈的目的,实在是妙不可言。气机失调会导致“痰瘀湿滞”等病理产物在体内的淤积,而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是导致疾病发生和复杂多变的病理基础,所以在疾病的治疗中调“气”为首要,正如《丹溪心法》所说“顺气为先”;“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可知,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可以解郁导滞。《素问·调经论》说:“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病理产物的堆积还可以壅塞经隧,所以调“气”时亦应宣通府气,开窍道,给邪以出路。如苏子降气汤是治疗痰壅气喘,祛痰止咳的名方,本方配伍时就是调气降气为主,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本方为治疗痰涎壅盛,上实下虚之喘咳的常用方。总之,调“气”可以使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气”的作用下而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俗话说“治病要求本”,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本”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本源,根源。“百病生于气也”的观点说明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可以“调气治百病”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根据“补其不足,损其有余,郁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降之,下者升之”的治法,临床上可以辨证选用不同药物。
可以加杠杆的炒股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